陕西科技大学2014届毕业生资源信息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3-09-23
学校简介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
学校现有西安和咸阳两个校区,总面积2003亩,建筑面积89.2万平方米。西安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灞河之滨、未央湖畔。学校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14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800人。图书馆藏书210万册。
学校设有轻工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理学院、职业教育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15个学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66个,本科专业55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8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34项。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80项,包括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产业化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专项等重大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2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0多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26部,发表论文7292篇,其中核心期刊4538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189篇。专利工作成绩突出,授权专利1060项,其中发明专利212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16名,陕西高校第1名;在2010年底全国高校有效专利数量排名中,我校排全国高校第26名。2011年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73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1项,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4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25篇,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36篇,授权专利378项,其中发明专利190项。我校连续三年(2009至2011年)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全省高校和科技界引起较大反响。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佛山研究院、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学校成立了省级研究院——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这些产业化平台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学校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50所、陕西省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先进单位”、“陕西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2012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称号。科大学子在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杯”、“电脑鼠走迷宫”等国家级比赛中摘取多项桂冠,形成了以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为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左右。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恪守“至诚至博”的校训精神,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陕西科技大学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管理改革为手段、党建创新为保证,扎实推进“质量、人才、效益”三大工程,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贡献度和办学国际化水平,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邮编:710021
轻工与能源学院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energy
轻化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186人)
轻化工程(纸浆造纸工程方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自1958年北京轻工业学院成立即首批招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是我国制浆造纸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基地。近5年来,承担“863计划”、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省部级、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3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出版学术专著及高校教材13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注重培养学生人文与科学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毕业生可从事相关轻化工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各级政府部门的科技和行政管理工作。
建校以来,为造纸及相关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成就非凡,享誉国内外。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植物纤维化学、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设备、制浆造纸工程设计、生物质材料技术、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现代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63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属机电一体化大类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方针,为我国轻化工行业培养既懂工艺和装备,又精通自动化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8名,涵盖轻化工过程装备及机械设计、过程装备表面工程、过程装备管理和过程全集成自动化四个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拥有过程参数检测与控制、计算机仿真与CAD、流体设备管理与维护、设备表面工程、纸机传动与故障诊断等六个实验室。承担国家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120余项,获各类科学技术奖10余项,科研成果“气垫式流浆箱控制系统”、“BQCS-I型板纸机质量控制系统”等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产品远销印度、俄罗斯和东南亚。毕业生既可到浆纸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和相关高校工作,也可到装备制造和自动化公司就业。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电子技术、自控原理、计算机编程语言、机械设计与制造、AutoCAD、轻化工过程装备与机械、轻化工工艺学、过程装备管理与维护、过程装备传动控制、过程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与DCS、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仿真等。
印刷工程专业(51人)
印刷工程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具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含有印刷工艺技术、图文信息数字化技术、材料印刷适性三个方向。将印刷和造纸有机结合为基础,以图文信息数字化为发展方向,培养掌握现代印刷工艺、图文信息数字化技术、材料印刷适性分析测试、网络出版与印刷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为造纸、印刷、出版三大工业培养复合型专门技术人才。
拥有印前图文处理、分色制版、数码印刷、油墨与色彩、晒版、包装印刷、印刷材料与适性等实验室。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项目等30多项;国家、省部级奖2项;国家专利20多项。
毕业生去向为钞票及银行卡印制公司、大型印刷包装和浆纸企业、网络出版、图文制作和输出中心及相关行业从事研究、开发、管理、贸易工作。就业区域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区及大城市,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美学基础、色彩学、印刷设计、计算机原理与技术、图文信息处理、CTP制版新技术、印刷材料与适性、现代印刷工艺原理、数码印刷、现代印刷机械、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包装广告设计、数码出版技术、网络与跨媒体出版、企业管理与营销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人)
本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陕西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名牌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工艺研究、工艺管理、质量检验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有关的厂矿企业(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水泥、玻璃纤维、新型建材等)、研究设计单位从事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本专业分为陶瓷材料和玻璃材料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结晶矿物岩石学、无机材料热工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陶瓷工艺学、玻璃工艺学、特种陶瓷、特种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工艺学、耐火材料工艺学、水泥工艺学、热工窑炉及设计、材料机械装备、玻璃陶瓷装饰技术、材料工厂设计概论等。
材料化学专业(56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由材料结构、功能设计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在功能薄膜与涂层及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及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功能薄膜与涂层材料,功能复合材料”,面向无机功能薄膜与涂层、功能复合材料合成、环境保护、冶金、产品分析与检验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技术及管理工作,亦可通过进一步深造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功能薄膜与涂层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水热合成原理及技术、溶胶—凝胶原理及技术等。
材料物理专业(60人)
本专业培养掌握材料科学和物理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得到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相当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能在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先进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研究型人才。本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中省共建的“电介质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专业方向有介电、铁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及相关元器件。本专业重点为电力、电信、信息技术行业和先进能源材料行业培养光电材料、介电、铁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敏感材料、磁性材料以及相关元器件的研究和制备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普通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及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微电子与光电子学基础、磁学基础及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电子材料工艺、电子材料测试技术以及相应的工艺综合实验等。
资源与环境学院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方向)(99人)
本专业是以研究天然动物蛋白材料加工技术为主要任务的一门应用型、多学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皮革工业的工艺设计、生产控制、新产品开发及其终端产品深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兼顾皮革化学品制备、产品检测以及清洁生产等技术知识。在国内外皮革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本专业的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厚实、工作态度踏实备受行业的欢迎。毕业生可在皮革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贸易、技术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蛋白质化学及生皮组织学、鞣制化学、制革工艺学、毛皮加工技术、皮革化学品制备、制革整饰材料化学、制革概论(英语)、皮革生产清洁技术与理论、皮革理化分析、皮革机械与设备等。
轻化工程(合成革方向)(53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它融合了纺织、造纸、皮革和塑料四大柔性材料的加工技术,结合了许多现代高新技术。毕业生在非织造材料与产品制造领域,特别是在超纤合成革材料与产品制造领域,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环境保护、国内外贸易、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发、工程应用及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在合成革材料与产品制造领域,本专业是国内外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本学科专业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工艺、聚氨酯化学、无纺布加工技术、合成革工艺学、合成革功能化学品、合成革理化检验、合成革加工机械设备、合成革清洁生产技术、专业英语等。
染整工程 (17人)
本专业是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为市场提供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纺织用、产业用以及装饰用纺织品的关键学科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纺织品染整加工的基础理论、染整工艺技术原理以及染整工程技术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能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先进测试手段从事染整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环境保护及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纺织品相关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质量监测、产品检验及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工作。本学科专业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与无机化学、化工原理、染整工艺与原理、染料化学、染整助剂、界面化学、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纤维化学与物理、纺织品概论、毛织物染整、特种整理、新型染整技术、染料及助剂合成化学、染整工艺设备、染整专业英语、染整工厂设计、印染工业清洁化生产、绿色化学品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工)(79人)
(1)、鞋靴设计:本专业是国内首家以皮革制品设计为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以“工程和艺术相结合、管理与商贸相结合”为办学理念,至今已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输送了三千余名从事鞋类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科研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可在以下五个方向发展:①设计师方向,从事鞋类产品创意设计,②工程师方向,从事鞋类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③国际商务方向,从事国际贸易与品牌策划,④功能研究方向,从事鞋类设计与运动生物力学,⑤材料设计方向,从事鞋类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包括:素描、美学原理、分析化学及产品检验、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技法、色彩设计、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史、设计文化、市场营销、革制品材料学、革制品机械、革制品分析检测、包件设计及工艺、鞋类结构设计、鞋类工艺学、运动鞋设计、专业英语等。
(2)、皮具设计:本专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培养皮具设计及工程专门人才为主的特色本科专业,培养具备皮具及服饰品的造型设计、结构制版、工艺技术、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皮具及服饰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管理部门和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产品设计研发、市场拓展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本专业已经成为国内皮具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学生在各项专业赛事中获得多项奖励,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栋梁。目前,本专业已与国内各箱包生产基地和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箱包艺术设计、箱包结构设计与制图、箱包工艺学、箱包材料学、箱包机械与设备、服饰品设计及结构变化原理、面料再造与皮雕艺术、现代箱包企业设计与规划、人体工效学与产品设计、箱包分析检测、箱包CAD/CAM、产品展示设计、专业英语、皮革营销与国际商务等。
环境工程 (本科)(49人)
本专业培养从事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水、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管理能力,并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了解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在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从事环境管理、污染物监测分析、污染处理工艺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本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化学、水力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水处理剂、环境管理与规划、排水管道工程、环境工程CAD、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质量影响评价、轻工污染治理技术等。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Engineeri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57人)
本专业可授予硕士学位,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以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知识为基础,为食品及其相关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工作作风踏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可在外资、合资企业,或大型国企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新产品研发及营销工作,也可在高等教育、设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可通过报考各级政府公务员,供职于海关、商检、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科学概论(双语)、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54人)
本专业可授予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是社会急需的新型复合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检测、监督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化学与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从事品质控制(QC)、品质保证(QA)、质量安全评价、食品检测等方面工作,也可通过报考公务员在各级认证、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商检、进出口检验检疫、疾控中心等部门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技术或监管工作。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科学概论、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安全学、病原微生物及其检测、食品免疫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现代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等。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工程专业(55人)
本专业可授予博士学位。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立足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备生命科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制药、食品以及发酵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相关的生产、设计、产品技术研究开发和工厂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工艺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等。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药物制剂专业(56人)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方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物制剂工作的核心是应用现代医药学理论、现代制剂技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医药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天然药化、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等。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制药工程专业 (60人)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以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为基础,并辅以适当的生物学、医学、中药学基础知识,掌握药物研究、制备和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从事新药的设计、开发、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药品经营及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医药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制药企业、药物研究机构、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药物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艺配套的工程设计、生产过程技术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药物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分离工程原理、生物工艺原理、生物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及药厂工艺设计、新药研究与申报、药事管理等。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机电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99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作为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注重机械工程与电气及电子控制过程相结合、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应用,注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数控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经过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现代化的工程训练,掌握系统的机械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机电产品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方法,能在机械工程、自动化及其他相关领域内,从事制造业技术装备的设计开发、试验研究、工艺规划、生产运行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流体传动与控制、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数控机床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数控加工工艺、测试技术、工业机器人、现代制造技术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16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成型加工、机械制造、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注重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设备相结合、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注重各类成型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经过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现代化的工程训练,掌握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方法,使学生能在材料成型加工、机械制造及其他相关领域内,从事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开发、试验研究、工艺规划、生产运行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控制工程、电工电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具三维设计与数控加工、塑料成型工艺、塑料成型模具、金属压铸成型工艺及模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CAE、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112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工过程装备设计、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油气储运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注重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与化工生产设备相结合、生产工艺、设备与系统控制相结合,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注重过程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检测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经过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现代化的工程训练,掌握化工过程成套装备及环保设备的设计、制造方法,能在石油化工、能源动力、机械制造及其他相关领域内,从事过程装备、储运装备和环保设备的设计开发、试验研究、工艺规划、生产运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过程控制工程、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热工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流体传动与控制、单元操作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设备制造与检测、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安全工程、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工业工程专业(55人)
本专业面向制造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注重现代工程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工程和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的应用,注重工程设计和系统优化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经过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现代化的工程训练,掌握对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与创新的方法,能在制造业、服务业、行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运筹学、宏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技术等。
物流工程专业(62人)
本专业面向现代物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工程、管理科学、机械工程等方面知识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注重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工程和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物流工程领域的应用,注重工程技能和企业运营的基本训练。学生经过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现代化的工程训练,掌握物流工程规划设计、物流系统开发与维护、物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现代物流工程系统的设计、开发、资源配置、运作与控制、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维软件的应用、运筹学、会计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系统工程、企业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装备技术、物流运输与配送、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物流学、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53人)
本专业是以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为基础,检测、控制与仪器制造为一体,以光、机、电、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为特色的复合型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智能仪器设计、制造及检测、控制方面基础知识和应用的能力,掌握检测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仪器网络测控技术、传感器原理、测控电路、电气控制及PLC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37人)
本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技术与装备、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控制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电气工程、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与电气工程有关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及PLC、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电气系统、DSP原理及应用、高电压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64人)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处理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科学实验和电子信息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能力,具有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控制应用的研发能力,能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天线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与应用、信息论与编码、现代通信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现代电子测量与测试、先进电子制造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应用、无线通信网络与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103人)
本专业是陕西省特色专业,师资力量强,实验设施完善。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和基本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新型显示材料及平板显示器件、半导体光电器件等行业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或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备制造技术、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理论、半导体器件、光学、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导论、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基础、液晶显示原理、液晶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液晶显示器设计、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等离子显示技术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79人)
本专业基于现代光学及其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光电技术、光纤通信、光信息处理、光电显示与照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能够从事生产、设计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据结构、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图像处理、信息显示器件与技术、LED照明技术、光源与照明、薄膜物理与技术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57人)
本专业适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通信网络开发与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能直接服务于社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EDA技术、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设计、JAVA语言、可视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软件方法、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信息论与编码、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信息采集与控制、电子系统设计等。
自动化专业(120人)
本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电类本科专业,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及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及PLC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51人)
本专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研发、测试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系统学习与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知识;掌握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的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能力;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和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的能力;掌握多媒体信息处理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离散数学、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设计基础、高级语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图形学、WEB应用系统开发、3G软件开发等。
网络工程专业(54人)
本专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测试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系统学习与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知识;掌握了计算机学科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具备大型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研制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中包括组网和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应用、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评价能力;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程序设计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通信原理、软件工程、网络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路由交换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及组网工程等。
管理学院
College of management
工商管理专业(理科)(49人)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技能和组织管理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重点在于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手段应用以及全球化观点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各类营利性组织(企业)就业,也可以在各类非营利性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工作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事行政学、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劳动经济学、人力测评、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领导科学、社会学、人才学、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心理学、社交礼仪、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政策学、应用文写作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科)(58人)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及贸易方式,熟悉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及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在政府相关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跨国公司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贸易人才。
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海关通关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运输、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商法、商品学、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等。
会计学专业 (106人)
本专业旨在培养通晓国际会计惯例、现代会计管理方法,具有较高会计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强特色、高素质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和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
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投资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西方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与前沿等。
市场营销专业(111人)
本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及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具备工商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开拓精神和市场营销务实能力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中外企业中从事市场营销及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理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服务营销、广告策划、国际市场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销售管理、零售学、连锁经营、品牌管理、企业定价决策、渠道营销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60人)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管理、经济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职业中介机构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人事代理服务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事行政学、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劳动经济学、人力测评、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领导科学、社会学、人才学、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心理学、社交礼仪、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政策学、应用文写作等。
法学专业(56人)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组织管理工作,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法律人才 。近年来,本专业保持了较高的考研升学率、公务员录取率和司法考试通过率,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平均比例为20%以上,考研升学率超过25%,司法考试通过率接近40%。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行政管理专业(58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经济学等方面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以及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市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国家公务员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地方政府学、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电子政务、行政职业能力训练等。
化学与化工学院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应用化学专业(59人)
本专业可授权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属于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陕西省重点学科、陕西省名牌专业,具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并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训练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院所、高校、厂矿企业、医药等部门及行政部门深造或工作;近年来,有约25%的毕业生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校硕士研究生,部分优秀毕业生直接考入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国际著名大学深造。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合成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应用化学概论(双语)、生物技术概论(双语)、化工制图、现代仪器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电化学分析、环境监测、应用化学导论、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等。
化学专业(56人)
本专业可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能胜任科研机构、教育及企事业单位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近几年40%毕业生在本校或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继续攻读硕士学位;60%直接进入化工、石化、冶金、电子、材料、环保、商检、医药、教育、公安、国防等有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现代仪器分析、中级无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配位化学、应用化学导论、天然产物化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创新教育、计算机能力训练、金工实习、电子实训、认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11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化、电子、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技术创新,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设备、工业催化和新材料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高分子材料专业(63人)
本专业拥有优良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具有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科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该专业学生受到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高分子助剂合成及复配、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高分子材料产品开发、应用研究、科技管理等工作。近年来,约20%的毕业生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名校硕士研究生。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校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校级精品课程)、高分子材料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高分子合成工艺、高分子成型加工、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设计与艺术学院
College of design and art
工业设计专业(理工类)(55人)
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生,在西北地区同类专业中开办最早,可同时授予工学和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技术、设计美学、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能力的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设计公司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本专业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突出的专业技能,是毕业生多年来始终供不应求,就业率不低于94%。
主要课程:人机工程学、设计表现、形态设计、造型材料与工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测绘与结构设计、快速成型与模型制作。
●工业设计专业(艺术类) (108人)
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西北地区最早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分为产品与界面设计和包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学生既具有艺术造型能力,又有将设计概念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学生近年先后获得包括美国idea工业设计大赛、日本国际照明设计大赛、台湾光宝奖等在内的国内外工业设计大赛金奖3次、银奖6次,其他各类奖项合计超过200余项。众多在校学生作品被企业直接或间接采用,多数毕业生成为知名企业的中坚设计力量,并有超过80位毕业生在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工业设计教育工作。
产品与界面设计方向培养具备设计美学、工程技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交互界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学生能在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设计公司、高等院校从事新产品研发、产品外观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包装与广告设计、展示设计、设计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速写、人机工程学、设计表现、机械设计基础、造型材料与工艺、形态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开发与设计、快速原型与模型制作、产品测绘与结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包装设计方向培养具备设计美学、工程技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学生能在生产企业、设计公司、高等院校从事包装装潢设计、包装与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印刷、包装装潢设计、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印刷色彩学、印前处理、印刷工艺原理、绘画造型基础、图形创意、人机工程学、装饰图案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艺术设计专业(112人)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分为视觉传达和景观环艺两个专业方向。
学生专业能力在近年多项省部级以上大赛中屡屡展现: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广告金犊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分别荣获“省级二等奖、最佳评审奖”、“省级佳作奖”、“省级优秀奖”和“省级优秀组织奖”。
视觉传达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创意产业的包装印刷、广告产业、出版业、房地产、影视动画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设计、开发、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艺术传播、创意思维与视觉符号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综述(双语)、标志设计、网页设计、设计印刷工艺、UI界面设计、书籍装帧、广告设计、会展设计、视觉装饰、设计与市场营销等。
景观环艺方向培养具备美学、建筑学、景观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学生,毕业后能在房地产、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装饰装修、展览陈设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人居环境设计综述、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彩绘、手绘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系列、模型表现技法、城市发展史、环境心理学、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基础、城市规划基础、家具与陈设设计、室内设计、照明设计、建筑测绘、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园林植物造景、雕塑、壁画、施工工艺与预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
●包装工程专业(59人)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全国第一批包装工程本科专业,所在学科为原轻工业部重点学科。
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包装教育工作者2人。13名专业教师中,教授及副教授7人。近年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4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及省级教改项目多项,主编包装专业全国统编教材10余部。
本专业培养人才面向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包装产业,产业涵盖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印刷,包装原辅材料供应,包装机械以及包装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包装工艺设计、包装生产过程控制、包装测试、包装印刷、生产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运输包装、包装工艺、包装测试、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包装印刷、包装CAD、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实体造型设计、包装技术基础(双语)、包装控制工程等。
●动画专业(艺术类)(115人)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分为新媒体动画和数字动画两个专业方向。
近年,学生在《第四届Wacom创意绘画大赛》、《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大赛获铜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
新媒体动画方向培养具有美学、语言文学、影视、动画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得学生,毕业后能在影视、动画、媒体、广告、网络、出版等行业从事新媒体动画创意、设计、制作与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美术设计、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视听语言、运动规律与时间掌握、动画模型制作、数字合成技术、电脑动画技术、动画表演学、视觉创意设计、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多媒体技术、电视频道与栏目设计、新媒体动画创作、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影视动画导论(双语)、新媒体装置与舞美设计、动态影像与流媒体应用、动漫产业与管理、动画创作与营销等。
数字动画方向培养具有美学、语言文学、影视、动画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毕业后能在影视、动画、游戏、广告、建筑、房地产等行业从事数字动画创意、设计、制作与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动画美术设计、动画剧作与分镜设计、视听语言、动画模型制作、数字合成技术、影视动画导论(双语)、三维动画技法、灯光照明技术3D数字电影技术、数字动漫产品研发、动画高级渲染、三维特效、数字动画短片、三维游戏概论、建筑动画、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摄像技术、三维角色设计、动漫广告创意与制作、游戏设计与策划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术类)(92人)
本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分为服装艺术设计与革制品艺术设计两个方向。
近年学生在《陕西省“挑战杯创业大赛”》、《18、19、20届真维斯杯服装设计大赛》、《真皮标志杯服装设计大赛》、《“三星杯”青年革皮服装设计创作大赛》等各类大赛屡获殊荣。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以纺织及皮革、裘皮服装设计为主,培养具有服装及服饰配件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能力,具有服装服饰配件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服装产品等方面进行造型和结构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跟单、服装陈列设计、形象设计与策划、服装表演与展示、服装品牌策划、服装CAD设计及应用、箱包设计及工艺、服装专题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流行与信息、立体裁剪等。
革制品艺术设计方向以鞋类、箱包和皮具设计为主,是国内唯一的鞋类产品设计本科专业。培养具有皮鞋、运动鞋和箱包皮具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能力,具有皮鞋和皮具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皮革制品造型和结构设计工作。
主要课程:鞋靴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皮鞋工艺学、皮鞋设计学、鞋楦设计、运动鞋设计与工艺、革制品分析检验、皮革制品CAD、鞋靴陈列设计、设计软件应用、革制品材料学、箱包设计及工艺等。
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ommunications
英语专业(108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科技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为特色,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新闻、文化等部门从事翻译、新闻采写、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
本专业创办12年来,已有498名毕业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成功就业或创业,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大学研究生继续学习。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英美概况 、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报刊阅读、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翻译、口译实践等。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类)(115人)
本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培养以播音与主持能力为基础、采编播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英汉双语表达为特色,能够在传媒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宣传策划、编辑制作和跨文化传播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自2003年创办以来,培养的507名毕业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成功就业或创业,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大学研究生继续学习。
主要课程:普通话语音发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新闻传播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新闻英语听说、广播电视新闻英语、中外礼仪文化、广播电视作品分析、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影视化妆等。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术类)(244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以及摄影、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创办7年来,已有232名毕业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成功就业或创业,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大学研究生继续学习。
主要课程:视听语言、影视艺术概论、电视摄像、摄影基础、电视艺术学、影视精品读解、色彩与构图、电视专题片创作、栏目与频道策划、非线性编辑等。
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理学院
College of science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53人)
本专业以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安全为主要方向,培养具有深厚数学基础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扎实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软件理论初步研究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到I T行业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信息系统管理等工作,多名学生到腾讯等IT高端企业就职;部分毕业生到大专院校、厂矿企业、行政管理和经济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运筹学、离散数学、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程序设计、Web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密码学、信息与编码理论、图像处理等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软件设计方向)(33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基础,受到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及相关软件开发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到IT行业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信息系统管理等工作,多名学生到腾讯等IT高端企业就业;部分毕业生到大专院校、行政管理和交通通讯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近世代数、实变函数、运筹学、数学建模、离散数学、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Web数据库程序设计、操作系统、Java程序语言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统计与数理金融方向) (28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机及统计与数理金融知识,具有应用数学建模、现代统计及数理金融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管理、国民经济、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到生产经营、金融保险、经济管理企业和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从事经营管理、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近世代数、运筹学、数学建模、离散数学、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C++程序设计、软件基础、随机过程、模糊数学、西方经济学、数理金融、现代统计分析、银行货币学、保险学与保险精算、期权期货及衍生产品、证券投资等。
▲应用物理学专业(47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在光伏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受到系统的科学实验、工程技术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物理学、电子电路、光伏、光电子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量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信息光学、光电检测、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学、光显示原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技术与储能、专业英语等。
职业技术学院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74)
电子信息工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主干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宽口径应用型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要求、具备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分析基础知识、能从事有关信息获取、传输、控制及处理的各类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技术管理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软件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与VHDL语言、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自控原理、传感器技术、智能电子电器、图像传输与处理、AV数字技术、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DSP原理及应用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方向)(本科)(61)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方向,它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将机械与电子有机结合。本专业方向培养以机械电子技术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从事微机控制自动化生产系统和机械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开发研制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电系统设计、数控系统原理、工业机器人、机械控制工程、机电传动与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工厂电器及PLC、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测试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先进制造技术等专业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本科)(60)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方向)以材料成型工艺、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为主要内容,以非金属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为主,同时发展金属材料成型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热加工、材料成型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热加工及模具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和销售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种成型模具的研制开发及其相关的管理等工作,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及语言、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
应用电子技术(显示器件)(专科)(71)
本专业培养在显示技术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电子仪器测量技术、电子组装(SMT)技术,熟练掌握LCD、LCM的生产流程及工艺,具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检测及设备维护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生在各生产制造企业,从事微电子组装工艺、设备维护、电子测量、电子仪器设备维护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备制造工艺、专业试验、显示技术基础、液晶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液晶显示器设计、等离子显示技术、显像管显示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92)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和数控加工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理论及操作技能,成为高素质、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公差与测量技术、机械CAD/CAM、切削原理、机制工艺、金属切削刀具、数控机床及应用、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
生物化工工艺(专科)(82)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化工生产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生物化工制品生产、检验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能掌握生物化工生产操作和产业化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选择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选定工艺条件等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生化工程设备、药物分析、酶工程。
室内设计技术(专科)(78)
本专业培养具有室内设计与施工、室内装饰装修技术的应用性专门人才。通过学习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室内设计与施工、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能力。
主要课程:室内设计原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室内设计、CAD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陈设设计、3D、Photoshop、CorelDraw。
印刷技术(专科)(83)
本专业培养具有印前处理、制版、印刷过程控制、印后加工工艺以及各种印刷设备应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和晒版、印刷工艺的实训,掌握了计算机排版、网络出版以及印刷工艺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制版工艺原理、计算机排版、计算机图像处理、印刷机结构与调试、印刷工艺原理、印后加工技术、特种印刷、印品质量控制。
轻工与能源学院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energy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浆造纸方向(硕士:9人)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创建于1958年,具有悠久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在高性能特种纸的研发、轻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及理论、轻化工过程自动控制技术、轻化工废弃物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具有轻化工特色和自身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一级学科在新型特种纸、高性能加工纸和功能纸研发,制浆漂白新技术、特种纤维基薄片材料生产、清洁化生产理论与技术、高得率浆和二次纤维回收利用、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制浆造纸过程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学科优势与特色。
主要课程:现代数值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制浆化学、现代制浆造纸科学、聚合物合成与表征、化工传递过程、造纸助剂与湿部化学、现代制浆造纸分析、纸加工原理与技术、纸浆流体力学与纸页成形机理、造纸科研方法与实践、纤维素化学、脱墨化学与二次纤维、造纸工业废水处理、表面工程技术、制浆造纸过程测量系统及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3人)
化工过程机械是融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于一体的复合、交叉型学科,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日益综合的特点,服务于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航空航天、造纸、制药、食品等与过程相关的工业。形成了以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真空技术设备及应用、高效轻化工过程装备、环境工程装备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及设备、化工过程节能与设备、过程设备故障诊断与控制。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硕士:10人)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于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三个具有制浆造纸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制浆造纸工程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人。主要从事纸张结构性能及功能化、天然纤维及特种纤维、清洁制浆生产工艺及机理、制浆造纸生物技术、造纸湿部化学及造纸化学品、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及封闭循环、造纸装备表面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等多个方面研究。
主要课程:现代数值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制浆化学、现代制浆造纸科学、聚合物合成与表征、化工传递过程、造纸助剂与湿部化学、现代制浆造纸分析、纸加工原理与技术、纸浆流体力学与纸页成形机理、造纸科研方法与实践、纤维素化学、脱墨化学与二次纤维、造纸工业废水处理、表面工程技术、制浆造纸过程测量系统及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2人)
掌握坚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基础实验技能、计算方法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环境学科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检测手段,具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环境分析检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生态工程、环境规划管理、清洁生产与环境材料研发等环境保护技术和工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严谨、求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主要课程: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专业英语、数学物理方程、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原理、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生物技术、第二外国语(法)、污染控制工程、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环境毒理学、环境功能材料、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环境评价、环境系统分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博士:8人)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规定、学位论文工作及个人的特点学习有关课程,在拓宽和加深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推动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研究热点及重点;要求必须面向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开设讲座课,提高博士生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现有博士生导师7名,分别是张美云教授、沈一丁教授、李新平教授、韩卿教授、李志健教授、徐永建教授、汤伟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1、制浆造纸技术、新理论与环境控制;2、高性能加工纸结构与性能;3、植物纤维资源化学;4、低污染制浆技术;5、造纸资源高效利用;6、造纸化学品与湿部化学;7、造纸化学品与应用化学。
主要课程:木质素化学、制浆造纸过程控制理论及工程、造纸化学品结构性能及其分子基础、低(无)污染制浆技术、微生物学、高等造纸原理与工程、精细高分子理化表征技术、化工流体力学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12人,博士5人)
该学科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方向为基础,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属于省级重点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方法,具有本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能力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应用数学,材料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应用计算机技术,材料选择与使用,材料信息传播与科技论文写作,电子陶瓷,溶胶-凝胶原理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薄膜与涂层材料,材料设计与模拟分析等。
学科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与技术;2、光电子材料;3、材料模拟与设计;4、功能薄膜与涂层材料;5、粉末冶金;6、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湿化学;7、无机材料添加剂及其湿化学;8、显示材料与显示技术;9、铁电材料
材料学专业(硕士18人,博士5人)
该学科以陕西省名牌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为基础,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属于省级重点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与评价技术,具有本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能力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应用数学,材料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应用计算机技术,材料选择与使用,材料设计与模拟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备技术、金属材料及制备技术,有机材料及合成制备技术,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等。
学科研究方向:1、功能复合材料;2、显示材料与显示技术;3、生物材料与仿生材料;4、材料合成及制备技术;5、电子陶瓷材料;6、功能玻璃材料;7、智能材料与敏感材料;8、有色金属材料、超导及金属间化合物。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2人)
材料加工工程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学科。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应用数学;材料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选择与使用;材料研究与工程项目分析;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加工与处理技术。
学科研究方向:1、结构材料;2、硅酸盐工程材料;3、新型玻璃材料与光学材料;4、包装与装饰材料;5、材料数字化成形与加工技术;6、材料科学与艺术。
资源与环境学院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硕士25人)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具体要求如下:系统掌握环境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选题,并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掌握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高校教学或独立承担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污泥处理与处置
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水处理药剂与技术
水质监测理论与技术
制革行业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
工业废水高级氧化技术
造纸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设备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2轻工技术与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硕士22人)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具体要求如下:系统掌握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独立选题,并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能运用现代合成、复配、分析和测试手段进行皮革化学品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及应用,或能运用现代实验方法对胶原蛋白进行修饰、改性,对皮革超分子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或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皮革终端产品在结构及性能方面的提升;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皮革化学与工程或相关学科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研究方向:皮革加工机理及生产新技术
皮革加工化学
胶原基生物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与利用
配合物鞣剂结构与性能
新型皮革化学品的合成理论与作用机理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轻纺工业中的应用
皮革"三废"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皮革、毛皮清洁化生产理论与技术
高性能皮革复合材料与合成革
皮革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理论
皮革加工装备与自动控制
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2人)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以服装及服饰产品的结构、功能、设计和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要求如下: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独立选题,并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掌握服装及服饰产品设计、生产、检测、营销和管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服装及服饰产品在结构及性能方面的提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及服装及服饰企业从事新材料、新工艺研究,新技术应用开发,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改造,生产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工程开发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研究方向:服装及服饰产品结构及功能
服装及服饰产品CAD/CAM
服装及服饰产品设计
服装及服饰企业的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服装及服饰产品新型材料
服装及服饰产品现代检测技术
服装服饰文化
功能服装及服饰产品
运动与服饰产品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博士4人)
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培养博士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学科培养博士生的具体目标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有较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3.具有健康的体魄。
研究方向
1)皮革生产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2)皮蛋白质化学修饰及应用
3)新型皮革化学品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的结构与性能
4)皮革清洁化生产理论与技术
5)新型鞣剂的结构与性能
6)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轻纺工业中的应用
7)皮革"三废"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高性能皮革复合材料与合成革
9)皮革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理论。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Engineering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11人)
本学科是一级学科,下设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本学科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育部轻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授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12人。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带头人3名。
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和完成横向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0项。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项,国家专利17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60多篇。
本学科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目前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普度大学、美国麻省公立大学、英国哥拉斯格食品学院、加拿大曼尼坦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日本高知大学等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协作培养关系。
目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2、食品生物技术;3、农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4、蛋白质与多糖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食品科学(硕士21人)
本学科主要涉及食品加工工艺、贮藏理论、分析检测,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食品活性成分分离提取,食品添加剂开发利用及食品生物技术等多项领域。本学科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9名,主持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承担完成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30多项,转让科技成果40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近5项,国家专利10多项,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0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目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食品新材料制备与检测技术;2、食品新资源及安全性;3、食品保藏与加工;4、食品加工及食品添加剂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硕士5人)
本学科主要涉及油脂加工工艺,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10名,大部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形成了结构合理、造诣深厚、年富力强的学术梯队。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及厅局级项目40余项。另外还承担和完成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30多项,转让科技成果40多项,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近10项、国家专利10多项。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0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国家、省部级奖励5项、国家专利10多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粮油资源与功能性成分2、食品蛋白化学与功能学3、粮油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硕士5人)
本学科主要涉及各种农产品的贮藏加工的理论及工艺,多糖活性成分分离提取技术及植物蛋白开发及综合利用等多方面的研究。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9名,主持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承担完成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30多项,转让科技成果40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近4项,国家专利10多项。
目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农产品资源开发与利用;2、农产品生物技术;3、果蔬保藏加工新技术
发酵工程(硕士6人)
本学科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制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本学科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10名,主持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国家、省部级奖励6项,国家专利12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发酵代谢过程与控制;2、药食用真菌资源开发;3、微生物工程及废水生物处理
主要课程:现代分析与检测技术、现代微生物实验技术、生物活性大分子分离制备、分子酶工程。
生物化工(硕士5人)
本学科研究内容涵盖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包括生物工艺、酶制剂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PCR技术和DNA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本学科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8名,完成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国家、省部级奖励8项,国家专利12项。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生物反应工程及应用;2、蛋白质与酶工程;3、生物工业分析及质量控制;4、生化制备分离及天然产物纯化与修饰;5、生物制药及医药用生物材料;6、应用微生物及细胞工程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研究生,3人)
机械工程学科是我校建校伊始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学科以轻工机械为特色,一直在国家轻工业部所属高校机械学科首屈一指。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被原中国轻工业部确定为首批部级重点学科,1996年被中国轻工总会再次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并建立省部级“轻工机械CAD/CAM工程中心”,2006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我校本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相关的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陕西省特色专业。
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曹巨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理事、机构学委员会委员、凸轮专业组组长;陕西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轻工机械》、《包装与食品机械》期刊编委会副主任。
学科特色:本学科依托学校在轻工领域的优势学科群,将食品及包装机械、塑性成型工艺设备、轻化工过程设备等轻工机械装备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①轻工自动机械,包括自动生产线、凸轮等复杂机构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②制浆造纸、皮革毛皮、农产品深加工等过程机械装备的研究、开发;③数控加工装备、制造工艺优化、虚拟制造与协同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④各种轻工模具的设计、曲面反求、快速成型等技术的研究;⑤机电一体化、图像及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
学科优势: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已形成一支作风优良、实力雄厚、团结上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为我国轻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先后主持和参与原轻工业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重大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其中“高速、高精度间歇转位凸轮分度机构CAD/CAM”等研究成果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生,13人)
发展简介:本二级学科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获批建立轻工总会“轻工机械CAD/CAM工程中心”。相关的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陕西省特色专业。
导师队伍:本学科现有导师14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生导师2名,外聘导师1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学术带头人文怀兴教授,工学博士,现任制造与工业工程系主任。主持及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4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3项,陕西省产学研开发工程一等奖1项,获陕西省专利一等奖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主编、参编专著及教材8部。
学科特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以机械制造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对整个加工和装配的工艺过程进行创新设计、理论分析和性能测试。开展以计算机数字控制为核心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已形成了先进制造装备、高档数控加工中心、数字化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工艺流程优化、集成化CAD/CAM系统、虚拟制造技术、开放式网络化数控技术、以及现代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等研究方向。
学科优势:本二级学科承担国家、省部与厅局级大型项目,完成轻工总会下达的“缝纫机制造自动线”、“八针绣花缝纫机研究开发”等部级重点项目,成果技术应用于标准缝纫机制造生产线。与西安航空发动机、宁夏大河、“小巨人”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高速切削加工装备、制造车间数字化以及企业原材料与产品管理方面承担了核心技术研发任务。近五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2篇,获得专利8项,出版专著8部。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17人)
发展简介:本二级学科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批建立轻工总会“轻工机械CAD/CAM工程中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相关的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陕西省特色专业。
导师队伍:本学科现有导师10名,其中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1名,外聘导师1名。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任工昌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网络的异地合作设计、产品创新理论、CAD、机构综合、机电设备状态监控、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余篇,核心以上期刊50余篇,8篇被EI、ISTP收录。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
学科特色: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二级学科以现代控制技术、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理论基础,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传动与系统控制、机电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机器人技术、现代数控技术、机电系统智能监控等。
学科优势:本二级学科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973”项目、国防重点项目、“九·五”攻关项目、“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科技厅等纵向项目。与友达光电、天马集团、深超光电、京东方、上广电、三星电子、华南家电研究院、东莞宏威科技、彩虹集团、偏转集团、西安瑞连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五年来,与国外专家合作发表信息融合方面的专著2部。本方向的研究者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25篇被SCI、EI和ISTP收录,编写专著和教材8部。
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生,9人)
发展简介:本二级学科源于我校建校伊始的轻工机械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被原中国轻工业部确定为首批部级重点学科,1996年被中国轻工总会再次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并建立省部级“轻工机械CAD/CAM工程中心”。相关的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陕西省特色专业。
导师队伍:本学科现有导师12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导师1名,外聘导师1名。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曹巨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理事、机构学委员会委员、凸轮专业组组长;陕西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轻工机械》、《包装与食品机械》期刊编委会副主任。
学科特色:本学科主要以自动机械系统及复杂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机器动力学理论及自动机械理论,并融合微电子控制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深入研究高速度、高精密和高稳定性下自动机械系统机构的运动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方法等内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凸轮组合机构所具备的大负荷、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在自动机械和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成为现代自动机械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本学科在凸轮机构运动分析、动态性能试验、数值模拟和数控加工方面有多套试验研究平台。
学科优势:本二级学科在国内率先完成了适用于轻工自动机械和先进制造装备的弧面、圆柱凸轮机构、共轭平面凸轮机构和组合凸轮机构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预控点啮合弹性弧面凸轮机构研究”。“高速、高精度间歇转位凸轮分度机构CAD/CAM”等研究成果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团队与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合作,研究开发了弧面凸轮机构机械手、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包装机械等横向项目。近五年来,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8篇,获得专利10项,出版专著4部。
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2人)
发展简介:本二级学科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获批建立轻工总会“轻工机械CAD/CAM工程中心”。相关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8年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导师队伍:本学科现有导师12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导师2名,外聘导师2名。材料加工工程学术带头人党新安教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及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材料成型技术与模具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模具CAD/CAM、仿生承力骨快速制造技术、玄武岩与安山岩连续纤维成形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
材料加工工程学术带头人葛正浩教授,工学博士。一直从事机构学及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研究,主编《金属材料成型与模具》、《材料成形机械》、《Pro/ENGINEER Wildfire塑料模具设计》、《Pro/ENGINEER Wildfire塑料模具数控加工》等教材和著作30余部。先后在《机械工程学报》、《机械设计》等核心期刊及其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
学科特色:本学科以材料成形原理、方法、工艺、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为主。针对材料加工工程的前沿领域和重点领域展开系统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材料激光快速成型(研究人造骨的成型技术与方法)、数字化逆向工程技术研究(研究产品模型数字化重构技术)、特种塑基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研究高强度、高硬度、高精度、耐热、耐磨损、高阻燃性特种塑料的成型技术)、信息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具备电、磁、光、生物、化学等特殊性质材料的成型技术)、材料成型及模具CAD/CAE/CAM、气雾化粉体成型(研究金属微粒成型与植被技术)、无机材料薄膜与纤维制备、稀有金属表面涂层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等。
学科优势:本学科在塑性成型理论、注塑和冲压模具方面基础扎实,工程应用实力雄厚,并不断向快速原型仿生制造、逆向工程研究方向等新热点领域拓展。研究人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HA-Ti复合材料骨仿生设计及激光选区烧结成形的基础研究”项目、以及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农业废弃纤维/废弃塑料复合材料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与企业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研究成果“复杂塑料制品注塑工艺参数优化”、“板料成形CAE技术研究”等在厦门驰杰模具工业有限公司的汽车内饰配件注塑,福耀汽车挡风玻璃配套的大型模具设计中成功应用。近五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2篇,获得专利5项,出版专著10部。
化工过程机械(研究生,3人)
发展简介:本学科起源于1958年建校伊始的轻工机械专业,是我校的重要学科专业之一。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批建立轻工总会“轻工机械CAD/CAM工程中心”。2000年获得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导师队伍:本学科现有导师10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导师2名。陕西科技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学术带头人董继先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教委员会副秘书长。近年来,先后在“轻工机械”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10篇。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授权共15项。主持完成的“真空快速置换蒸煮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获陕西省高校2009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科特色:化工过程机械是融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于一体的复合、交叉型学科,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日益综合的特点。本学科主要以制浆造纸、农产品深加工、陶瓷制备等过程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把现代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与智能控制等理论融入过程设备创新开发、生产制造、工艺优化和故障诊断中,在烘缸分段供气、先进蒸煮技术、磨浆机械等方面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真空技术设备及应用、高效轻化工过程装备、环境工程装备研究、化工过程节能与设备、过程设备故障诊断与控制。
学科优势:本学科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主要完成了“高光磨浆过程的力学及能耗模型研究”、“抄纸过程优化控制系统”、“洗筛漂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等重大项目。与企业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纸机烘干部三段供气系统”、“枣片真空冷冻干燥成套设备技术”、“紫菜连续干燥设备”等研究成果被山东省、河南省的企业广泛采用,近五年来,研究人员发表论文110篇,有15篇论文被EI、ISTP收录,编写专著和教材3部,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
材料工程(研究生,2人)
发展简介:本学科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获批建立轻工总会“轻工机械CAD/CAM工程中心”。相关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5年定为省级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导师队伍:本学科现有导师16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导师3名,外聘导师2名。材料加工工程学术带头人党新安教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及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材料成型技术与模具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模具CAD/CAM、仿生承力骨快速制造技术、玄武岩与安山岩连续纤维成形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材料加工工程学术带头人葛正浩教授,工学博士。一直从事机构学及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研究,主编《金属材料成型与模具》、《材料成形机械》、《Pro/ENGINEER Wildfire塑料模具设计》、《Pro/ENGINEER Wildfire塑料模具数控加工》等教材和著作30余部。先后在《机械工程学报》、《机械设计》等核心期刊及其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
学科特色:本学科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特点,借助材料学、现代成型、数字化设计制造、CAD/CAM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信息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注重理论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开发,开展制品设计、模具设计制造、快速成型、仿生制造、特种加工、虚拟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的研究;数字化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的研究;信息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材料成型新技术及模具CAD/CAE/CAM;材料成型控制工程的研究。
学科优势:本学科在塑性成型理论、注塑和冲压模具方面基础扎实,工程应用实力雄厚,并不断向快速原型仿生制造、逆向工程研究方向等新热点领域拓展。研究人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HA-Ti复合材料骨仿生设计及激光选区烧结成形的基础研究”项目、以及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农业废弃纤维/废弃塑料复合材料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与企业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研究成果“复杂塑料制品注塑工艺参数优化”、“板料成形CAE技术研究”等在厦门驰杰模具工业有限公司的汽车内饰配件注塑,福耀汽车挡风玻璃配套的大型模具设计中成功应用。近五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2篇,获得专利5项,出版专著10部。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12人)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点现设有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代电力传动系统理论与应用、新能源与电能变换技术等研究方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8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教师学缘广,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知识结构完备。近3年,本学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2项,获国家专利5项,科研经费310多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
主要课程:现代纸机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系统设计与仿真、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模糊控制原理与技术、最优控制与鲁棒控制、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概论、现代交流电机调速理论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15人)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现设有工业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等研究方向。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12人,95%的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教师学缘广,知识结构合理。近3年,本学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1项,获国家专利6项,科研经费220多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40多篇。
主要课程:模糊控制原理与技术、最优控制与鲁棒控制、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非线性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仿真、嵌入式开发系统与应用、工业过程高级控制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14人)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现设有数字信号处理与智能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研究方向。该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硕士生导师9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合理。近3年,本学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5项,获国家专利2项,科研经费180多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50多篇。
主要课程:模糊控制原理与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模式识别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融合技术、嵌入式开发系统与应用、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概论、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4人)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点现设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研究方向。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5人,另聘有数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近三年,该学科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横向项目48项,累计科研经费达21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多篇。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主要课程: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软件设计方法、网络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高级IT项目管理、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开发系统与应用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3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点现设有软件工程与理论、XML技术研究及应用、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等研究方向。该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7名,教授6名,博士4名,另聘有数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该学科共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子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横向项目20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2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0多篇。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主要课程:计算机图像处理、嵌入式开发系统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理论、计算机软件设计方法、软件工程、高级计算机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管理学院
College of management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11人)
企业管理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历经数年的建设与发展,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现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研究方向稳定,特色突出,师资实力较为雄厚,具备优良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和科研环境。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多项各级纵向研究课题以及众多直接应用于企业的横向课题,在《光明日报》、《经济管理》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大量论文,并出版了多本专著与教材,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及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培养模式上,本专业注重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在教育中国紧密跟踪国内外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工具,依托管理学院的资源整合力量和企业管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实践平台,使研究生素质和能力受到全面深刻的专业训练,便于在各类组织从事高级管理工作或科研、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前沿、企业战略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概论、技术管理与创新、绩效管理、运营管理、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前沿
会计专业(硕士)(28人)
会计学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遵循培养质量与培养规模协调并重的发展规则,本专业加大建设力度,现已具备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条件。本专业现有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会计四个研究方向。专业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教师掌握会计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本专业所承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产生了显著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专业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研究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为研究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实践平台,使学生受到全面深刻的会计专业知识训练。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业、金融与保险业、国家机关等从事会计学的应用实践工作,也可从事会计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前沿、企业战略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财务管理专题、金融会计专题、金融与投资、审计理论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数量经济学、经济学前沿。
化学与化工学院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专业(硕士3人)
本专业为我校一级学科,学科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学科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诸多领域。本专业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无机化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承担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
研究不区分方向
主要课程:现代分离技术、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专业英语、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聚合物合成与表征、电化学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配位化学、元素无机化学、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化学计量学、结构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含实验)
无机化学专业(硕士1人)
本专业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无机化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承担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
应掌握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动向。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熟练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选题并解决实际科研和生产问题,能运用现代合成、复配、分析和测试手段进行各种化工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研究方向
1.超微粉体的合成及表面改性
2.无机材料制备化学与表面改性
3.纳米材料化学
4.无机离子的配位化学
主要课程:现代分离技术、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专业英语、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聚合物合成与表征、电化学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配位化学、元素无机化学、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化学计量学、结构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含实验)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3人)
本专业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无机化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承担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
应掌握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环境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动向。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熟练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选题并解决实际科研和生产问题,能运用现代合成、复配、分析和测试手段进行各种化工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研究方向
1.食品快速分析技术
2.精细化学品分析
主要课程:现代分离技术、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专业英语、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聚合物合成与表征、电化学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配位化学、元素无机化学、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化学计量学、结构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含实验)
有机化学专业(硕士23人)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化学科技人才。学生可掌握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能运用现代有机合成、分析和测试手段进行各种有机物的合成研究。
研究方向
1.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
2.有机工业助剂
3.金属有机
4.精细高分子助剂
5.天然产物化学
6.功能性有机硅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主要课程:现代分离技术、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专业英语、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聚合物合成与表征、电化学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配位化学、元素无机化学、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化学计量学、结构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含实验)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3人)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研究化学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及研究化学体系行为宏观、微观规律和理论的,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政治素质、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成熟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并从事物理化学和交叉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外语进行的交流和写作;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灵活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独立开展科学开发研究;能胜任适合有关物理化学专业的工作。
研究方向
1.表面活性剂性质及性能
2.纳米催化与环境污染物催化净化材料
3.电化学研究
主要课程:现代分离技术、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专业英语、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聚合物合成与表征、电化学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配位化学、元素无机化学、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化学计量学、结构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含实验)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11人)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化学科技人才。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外语进行的交流和写作;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灵活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独立开展科学开发研究;能胜任适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的工作。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
1.高分子助剂
2.天然高分子材料化学
3.氟硅高分子材料
4.功能高分子材料
5.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主要课程:现代分离技术、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专业英语、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聚合物合成与表征、电化学分析、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配位化学、元素无机化学、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化学计量学、结构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元素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含实验)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3人)
本专业为我校一级学科,学科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学科涵盖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诸多领域。本专业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无机化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承担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
研究不区分方向
主要课程:专业英语、现代数值分析、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化学反应工程、高等有机化学、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化工热力学、现代分析与检测技术、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分离工程 、氟硅化学与特种元素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计量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实验方案、助剂化学
化学工艺专业(硕士8人)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所培养研究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和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综合的实验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熟悉有关研究方向的发展动向。具有进行化学工艺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和设计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
1.精细有机合成工艺
2.新型功能材料合成工艺
3.绿色化工工艺
4.化工过程及设备
5.新型分离技术
主要课程:专业英语、现代数值分析、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化学反应工程、高等有机化学、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化工热力学、现代分析与检测技术、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分离工程 、氟硅化学与特种元素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计量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实验方案、助剂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硕士20人)
本学科研究生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四有人才。学生可掌握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动向。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熟练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选题并解决实际科研和生产问题,能运用现代合成、复配、分析和测试手段进行各种轻化工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
1.新型轻化工助剂的制备及应用
2.天然产物的化学改性及深加工
3.表面活性剂制备与应用
4.环境友好材料
5.应用波谱学、食品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
6.油田化学品研究
7.纳米材料化学
主要课程:专业英语、现代数值分析、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化学反应工程、高等有机化学、近代有机结构分析(含现代仪器分析)、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化工热力学、现代分析与检测技术、功能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催化化学、分离工程 、氟硅化学与特种元素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计量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实验方案、助剂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博士5人)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化学科技人才。学生具有应用化学及相邻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求是进取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进行研究、攀登科学高峰的能力。具备坚实宽广的本专业理论基础,能够系统深入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向及前沿研究领域,要求熟练掌握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创新的科研精神,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中重大技术课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能力,能胜任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
1.精细化学品合成及表征
2.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机理及应用研究
3.功能性有机硅、氟材料合成与应用基础
4.环境友好材料的合成理论与作用机理
5.香料化学
6.食品功能因子及保健机理研究
7.天然产物化学
8.功能无机材料
9.纳米生物材料及应用
主要课程:专业英语、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高等数值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英)、绿色化学、造纸化学品结构性能及其分子基础、精细高分子理化表征技术、聚合物与功能高分子研究进展、第二外语(日语)、化工流体力学、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天然高分子材料改性理论及技术、高分子可降解材料降解机理、有机硅化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
College of design and art
●包装工程(4人)
陕西科技大学是全国最早招收包装工程本科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是陕西省和原轻工总会省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被评为全国包装教育优秀单位。具有开办包装工程专业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纸张、金属、玻璃、陶瓷、塑料五大类包装材料在我校都有对应的本科专业,教学、实验设备先进:如设备齐全的“包装测试实验室”、“包装设计工作室”、“纸制品包装设计工作室”、“模型制作工作室”、“丝网印刷工作室”、“图形设计工作室”、“图形处理工作室”、“纸制品测试实验室”等。我校还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包装CAD及数字包装方向的前沿课程,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方向:
1.数字包装技术:支撑课程《人工智能在包装工程中的应用》
2.物流包装:支撑课程《人工智能在包装工程中的应用》
3.包装测试技术:支撑课程《计算机数控理论与技术》
4.数字印刷技术:支撑课程《数字印刷技术》
主要课程:包装ERP理论、包装动力学、计算机数控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在包装工程中的应用、矩阵理论、计算方法与建模、实用最优化方法、计算机工业控制、数字印刷技术、网络接口与工业控制、实用软件工程、包装工程智能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工业设计软件基础、信号处理技术、高等机械设计、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广告与包装设计。
●工业设计(理工类7人)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是2003年陕西省名牌专业,1987年开始招生,是全国最早招收工业设计本科的院校之一,西北是第一家。《工业设计》硕士点2001年开始招生,目前设置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艺术设计、革制品与服装设计、传播设计、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等五个研究方向。特别在产品设计管理与评价方面,已发表有关论文20多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我校设计与艺术学院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单位;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单位。
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应用等。
主要课程:矩阵理论、计算方法与建模、工业设计软件基础、现代设计艺术概论、设计原理与方法、虚拟工业设计、设计表现基础、产品设计表现与实践、模型制作研究与实践。
●设计艺术学(艺术设计92人)
我校“设计艺术学”目前所涵盖的本科专业包括: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画、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目前设置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艺术设计、革制品与服装设计等三个研究方向,在产品设计管理与评价方面,已发表有关论文20多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设计艺术学”所在设计与艺术学院与美国威士康星大学斯陶特学院互派访问学者;日本东莞国际艺术研究所从93年开始每年为设计学院免费培训1-2名学生或青年教师;美国西孚吉尼亚大学每年派学生到我校古陶瓷研究所实习陶艺;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媒体学院、德国图斯加特媒体学院等国外艺术院校都有较频繁的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
1、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产品造型设计;人机理论与设计;产品设计管理与评价;环境设计;文化产业研究;设计伦理、情感化设计等。
2、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管理与评价;设计史论研究等。
3、景观环艺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
4、服装与革制品艺术设计:服装史研究;服装装饰研究;高级时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品牌与皮革产品艺术设计等。
5、动画:动画设计;网络设计等
6、影视传媒艺术:传媒设计表现与实践等
主要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设计管理学、设计创意与创新设计、现代设计艺术概论、新媒介艺术、现代广告与包装设计、传媒设计表现与实践、中外企业文化分析与实践、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服装结构设计与研究、服装与革制品材料学、服饰文化、服装设计表现与实践、品牌与皮革产品艺术设计、民俗学研究、陶艺设计与技法、动画艺术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与策划、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素描、工业设计软件基础、虚拟工业设计、模型制作研究与实践、民间工艺美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20人)
2006年我校取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既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致力于学术创新和基础开拓,也在特定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和高等教育管理两个专业研究方向。近年来,该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研究: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传播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艺术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10人)
我校于2006年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面向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经济理论问题研究、科技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法学四个专业研究方向。近年来,该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环境治理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CopyRight © 2020 陕西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技术支持:云研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