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社保局2020年工作总结
来源: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1-01-20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力社保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贡献了人社力量;同时,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立足工作职责,主动服务中心,创造性地抓好稳定就业、人才引育、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1、全力以赴稳企业保就业。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截至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一是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以市县联动方式,组织开行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就业大巴车”, 帮助企业接返3.61万名外地员工。制定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意见》,加码升级包车费用补贴、交通补助、中介机构招工补贴等,降低企业招工返岗成本;创新开展定向驻点招工模式,深入云南等8个重点劳务输出地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签订劳务合作协议37份;与四川乐山等地签订川浙五市跨区域劳务战略合作联盟协议。上线全省首个“战疫助企、互动共享”劳动力调剂服务系统,为80家企业开展劳动力用工余缺调剂2065人。二是高效落实社保费减免缓缴政策。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减负降费决策部署,高效、精准落实阶段性减免、返还和缓缴社保费政策,截至11月底,为全市5.03万家企业返还社保费6.9亿元,为11.46万家企业减免社保费57.99亿元,缓缴社保费2.21亿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稳岗纾困补助力度,全市为4.71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补助资金6.87亿元。三是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全面摸排8335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帮扶6226人;拓宽失业保险金覆盖范围,落实大龄失业人员待遇延长、取消超龄失业人员领金限制等政策,发放失业补助金367.51万元。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服务政策,为6.4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8亿元。实行“一对一”精准就业援助服务,全市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479人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27.27万元。四是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以创业园建设为抓手,强化创业孵化服务载体,积极推进“绍城筑梦 创引未来”创业品牌建设。举办8场创业项目推介展示会、创业创新大赛;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已建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基地22家,入驻企业2797家,带动就业19787人;今年入驻创业实体843家,带动就业人数4797人;开展创业扶持1640人,其中扶持大学生创业1571人。五是深入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举办“春风行动”“浙川携手 共奔小康”劳务协作招聘系列活动20场,提供优质岗位近3万个。建立“劳务协作服务站”,以“双站长”运营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共吸纳中西部22省建档立卡人员稳定就业4.82万人,对口帮扶四省2.03万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47万人次。
2、全链条创新打造人才高地。牢牢围绕人才强市和打造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创新推进各项人才工作。1-11月份,全市新增就业大学生10.4万名。一是开行升级版招才引智专列。改造升级“海智汇”人才网,引入淘宝店家模式,全新开发“淘岗网”招聘平台,为求职者提供PC端和手机端线上聊天、视频面试、电子合同签订等求职“一站式”服务。开展“人社干部线下对接高校+企业线上对接人才”、“线下发动+线上开展有组织的招聘会”、“一校一码一招聘”、“云小二”服务等,共在400余所高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200余场,收到简历13.29万份,活动覆盖高校、招聘会场次、收获简历数、新增就业大学生数均达到了“历史之最”。二是精准举办各类对接活动。通过部门协同和市县联动方式,举办不负“绍”华·创“兴”未来2020就业季人才双创系列活动,全国224所高校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启动仪式,发布人才主题曲、区县市委书记引才抖音小视频;启动第二届数字经济全球创业大赛、举办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暖绍兴·筑梦城”杭州大学生招聘周、千名硕博人才对接十大产业集群活动和在武汉、成都举办硕博士人才交流活动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促进各类人才、企业、项目精准有效对接。三是持续打响绍兴城市雇主品牌。在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开行全国首趟湖北潜江—绍兴就业大巴和湖北恩施—绍兴就业专列,得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关注报道。今年4月,在武汉“解封重启”的第一时间,举办“感恩武汉 礼待人才”绍兴—武汉高校毕业生对接系列活动,开出全国首趟“人才专列”;9月继续在武汉启动秋季专列暨武汉硕博人才对接活动,推动两地人才合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四是加快推进博士后人才引育。制订我市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实施办法,加大博士后政策支持力度,举办全国博士后“数字化及AI技术与生物医药”学术论坛。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力度,新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进站博士后24人。五是加快发展人力资源产业。举办第二届人力资源发展大会,邀请全国5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0家职技院校参加,36个优质项目与我市6个重点产业集群250家企业精准对接;采取省市县共建模式,依托全市现有3个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结合我市十大产业集群,开展我市重点培育制造业集群人力资源调研,推动人力资源治理体系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化。作为全省试点,创新推进人力资源协同指数。
3、做大做强技能人才队伍。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6万名,开展职业培训14.37万人次。一是强化培训政策支撑。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地市级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构建第一个“1+10”提升行动工作体系;支持企业利用生产空档期组织岗位练兵,给予一次性最高2万元补助;加强外贸企业纾困扶持力度,将每人次最高培训补贴费用从800元提升至1000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开展以工代训补贴。二是扎实推进线上线下培训。制定企业线上培训实施细则,上线全省首个地方职业技能培训网站,率先在全省开展线上培训。已为5万余人次开展线上培训,其中涉补培训225家企业3.66万人次;组织开展线下培训1.9万人次。三是创新技能人才培训载体。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项目制培训,赋予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等更多培训自主权,已开展项目制培训近1.9万人次;成功举办“金蓝领”助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百校百企”对接洽谈会,223家次企业与技工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开行“活力绍兴 智引全球”金蓝领号招才引智专列,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技能人员招引和培育模式。四是强化技工院校建设。依托6所技工院校,实现技工教育全市域覆盖,结合“双十双百”产业集群,强化产学研融合,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形式的技能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五是创新开展新业态试点。实施新业态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构建新业态技能提升体系试点工作方案,促进新业态领域的重点人群及灵活就业人员“稳在企业、留在绍兴”。
4、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全面启动全民参保工作。完善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80元/月调整为215元/月,并对65岁及以上参保城乡老年居民予以政策倾斜。以越城区塔山和东湖街道为试点,通过网格化“管”、智能化“比”、多途径“查”、错工时“访”、贴心式“帮”等方式,指导帮助未参保困难人员办理参保手续,推进实现全民应保尽保目标。二是扎实推进社保省系统集中。按照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分级负责原则,有序开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项自查,全面摸清工作底数。作为全省首批实现社保省系统集中试点地市,积极做好系统上线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系统测试阶段,力争提前完成上线任务。三是强化社保经办风险防控。建立完善全市社保经办内控制度,全面开展“三个全面取消”整改工作,规范开展风险防控监督检查,开发完善数据稽核模块,加大稽核工作力度。全市养老保险核查享受待遇6062人次,追回冒领金额61.02万元;工伤保险核查享受待遇110人次,追回冒领金额5.31万元,确保全市社保基金安全。
5、兜牢保障劳动者权益底线。全市劳动监察窗口共接听涉及劳动关系群众咨询投诉件15590件,受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1594件,为劳动者追发劳动报酬2145万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3.98%、调解成功率为83.60%,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平稳可控。一是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市县联动成立“防风险、稳就业、促和谐”工作专班,拓宽重点企业监测范围,覆盖全市779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企业,动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和阶段性用工情况;编制企业劳动用工服务指导手册,制定防范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重点群体帮扶和突发事件和应对劳动关系突发性事件等三个应急处置预案,根据预案流程开展实战演练。二是妥善化解劳动纠纷隐患。点对点向企业和劳动者发送33万条劳动维权短信提示,多渠道公布人社信访、监察、仲裁举报投诉电话、投诉窗口地址,投诉举报和业务咨询热线24小时“不打烊”,确保疫情期间劳动者投诉“零遗漏”;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预警功能,实现与110联动热线、12345市长热线、信访件信息实时对接。建立维稳应急处置小分队,加密巡查省预警信息平台,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调处,确保欠薪隐患早发现、早排除。三是建立农民工工资速裁机制。在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打破依序排期的办案常规,畅通受理渠道,优化办案流程,提升办案效率,实现农民工工资案件“快立、快审、快结”。自推行农民工工资速裁机制以来,已通过速裁方式解决544件工资争议案件,实现结案率、调解率100%。四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开展书面审查。1-9月,全市共书审企业60632家,评定产生诚信5A级企业276家,失信企业6家。全面梳理信用修复企业名录,为25家企业移除信用平台处罚信息,帮助企业修复信用,激发企业活力;对全市2家拖欠工资“黑名单”和重大违法企业,在公共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等方面实行联合惩戒,增加拖欠工资、违法用人单位失信成本。
6、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组建绍兴市高技能人才参评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级)评审委员会,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工作,全市新增31所自主评聘试点学校,扩大中小学校用人自主权。二是推进事业人员“一件事”改革。通过梳理办事事项、重构业务流程、集成办理渠道等举措,率先在全省上线市本级平台,提交材料从原来至少17份变为一表通办,跑腿次数由7次以上减至0次,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以上变为2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一张表单申请、一个平台联办、一次不跑办成”,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效率。三是试行“绩效工资总量+X”项目管理模式。以市场监管局下属事业单位作为改革试点,加大高层次人才激励、科研经费绩效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同时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各类津补贴、奖金的发放,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发放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坚持“严格岗位设置、严审岗位变动、严控高岗总量”原则,严抓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审批49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办理1199家事业单位2721人岗位晋升晋级;同时,加大岗位限额管理和结构管理,有效保障岗位设置规范性和合理性,为推动事业单位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夯实基础。五是安全有序做好各类考务工作。进一步推动人事考试向县、市(区)下放,做到人事考试应放尽放。安全有序组织30项各类人事考试,为33万考生提供服务;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统一登记管理,方便专业技术人员自主查询。
(作者: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辑:王腾江)
CopyRight © 2020 陕西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技术支持:云研泽瑞